建市四十年┃江苏盐城:黄海之滨崛起绿色、开放、创新之城
2023年,盐城迎来建市40周年。40载栉风沐雨,40载春华秋实。盐城建市以来的40年,是一部勠力同心、踔厉奋发的创业史;是一部自强不息、永不懈怠的奋斗史;是一部劲帆高悬、乘风破浪的发展史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盐城坚定不移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推动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蝶变,以经济更繁荣、社会更和谐、生态更优美、人民更幸福的崭新姿态,成功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,并收获和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、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闪亮的“金色名片”,打造了一座绿色、开放、创新之城。
优化生态环境的盐城样本
【资料图】
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,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”。近年来,作为全国唯一拥有“世界自然遗产”“国际湿地城市”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,盐城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厚植生态家底、做强绿色产业、集聚全球智慧,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,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“盐城样本”。
“582公里海岸线、683万亩沿海滩涂、4550多平方公里黄海湿地,兼具海洋、湿地、森林三大系统的盐城,栖息着近1200种动物。”数着手里的生态家底,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不无自豪,也倍感责任艰巨,“生态是盐城最厚的家底,绿色是盐城最亮的底色。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颗生态明珠。”
盛夏时节,位于盐城东台的条子泥一派勃勃生机。今年5月,这里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。条子泥地处黄海辐射沙脊群的顶点,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其成为候鸟迁徙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,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栖息。
近年来,盐城市大力推进以湿地保护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,不断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,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。2019年,当地从一线海堤内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,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微地形改造、湿地修复、环境整治,打造出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“720高潮位栖息地”。
盐城市创设“政府+联盟+协会+志愿者”协同保护机制,先后组建条子泥湿地研究院,北京林业大学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基地等机构,常态化开展鸟类、底栖、大气、水体等专题研究,采集和研究样本超过20万个,持续发力湿地修复和生态保护。
如今,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,在条子泥湿地最多时可以观测到200多只;全球濒危物种小青脚鹬,此前全球种群估计数量不到800只,到2022年,在这里已观测到1221只,连续三年刷新纪录……
2021年,盐城市在全国率先将“NbS”(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)写入党代会报告。2022年,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2600亩,其中,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11770亩,河流湿地830亩;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,造林总量全省第一;PM2.5浓度、优良天数比率、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“三个全省最优”。
深化改革开放的盐城实践
五月的黄海之滨,万物繁茂,生机盎然。5月18日,受盐城市委、市政府邀请,出席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的部分盐城籍嘉宾回到家乡,走进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,畅游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、串场河风光带,在见证家乡可喜变化的同时,共谋桑梓美好未来。
当日,2023中国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开幕,盐城市委书记周斌代表盐城市委、市政府和800万热情好客的盐城人民,向海内外朋友发出“四份邀请”:相约盐城,共赏全景世遗;相约盐城,共享战略红利;相约盐城,共享发展机遇;相约盐城,共做最佳拍档。
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结束后,盐城将邀请参会的盐城籍嘉宾,在南京金陵江滨酒店举办“乡贤助乡兴 共襄发展行”盐城专场推介活动,搭建与海内外盐城籍知名人士的联系交流平台,以乡情为纽带拓宽引才、引智、引资途径,携手共同赢未来。此次江苏发展大会,盐城共有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功率组件项目、风电装备智造项目和功率半导体产业园项目3个项目签约,签约项目数量、投资总额列各设区市前列。
近年来,盐城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竞逐新赛道、勇当排头兵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。2022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7079.8亿元,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
截至目前,盐城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,韩国现代起亚、SK,印尼金光,法国电力、佛吉亚,德国亚曼、艾文德,美国德纳,新加坡金鹰,日本富乐德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盐投资。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功获批。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、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,建成国家级开发区、高新区、综保区各1家,省级开发区(高新区)13家。中韩(盐城)产业园和盐城高新区被认定为江苏自贸区联创区,苏北首家中日韩(江苏)产业合作示范区获批。
除此之外,盐城还拥有港口、机场等5个一类开放口岸,南洋机场在全省率先开通韩日全货机航线,盐城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、年综合通过能力1.21亿吨,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增幅分列全国海港第一、第二,南下粤港澳大湾区、北上环渤海、东进东北亚、西拓中西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。
强化科技创新的盐城示范
近年来,盐城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,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,大力提升创新创业生态,促进全市创新实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。
4月21日,盐城市出台《盐城市2023年“盐诚办”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》,围绕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全市11个板块和13个部门全面打响“盐诚办”服务品牌,一体推进政策、市场、政务、法治、人文“五个环境”建设,加快制度创新、流程再造、服务提质。
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,盐城市还制定出台全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,最大限度简化科技企业办事手续和流程,持续优化政策环境。加大科技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力度,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,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。
为加快科技创新,盐城市加大考核奖励力度,推出《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》(以下简称《激励政策》)。《激励政策》明确,建立市级科技项目体系,设立专项资金。对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位,按国拨经费1:1给予配套支持。对获得国家、省重点研发类计划立项支持的项目,在市内产业化且属于国内首次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,分别给予1000万元、500万元等奖励。盐城市建立“一分不截留、一刻不耽误”工作机制,积极兑现创新激励20条政策,市级已完成两批次奖励资金拨付,奖励资金1.06亿元,强化科技政策落实。
盐城市制定出台《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聚焦产业发展需求,深化政产学研合作,对接知名高校院所,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团队,来盐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产业研发总部,更好发挥智库支撑引领作用。今年,盐城市已举办产学研专场活动27场,征集企业技术需求723项、高校院所科研成果1636项,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85项。市级层面在北京、南京等地举办盐城科创资源对接会,集中签约科技招商、平台载体、科技人才、产学研合作等项目70个。
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。盐城市搭建一批专业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,开展创业孵化、管理咨询、知识产权等服务。推动盐城高新区、盐南高新区加快技术、资本、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,打造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融合发展的创新街区。市科创中心年内入驻科技服务机构30家,建设盐城科技大市场。
推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。盐城市新增市级孵化器(众创空间)8家、加速器3家、孵化链条1条。加强创新内涵建设。盐城市出台《2023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点》,推动高新区持续加强创新内涵建设。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,制订专项支持政策,与上海电气、金风科技、华能电力、远景能源等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通过省科技厅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评审。全市新增3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,新认定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,304家企业获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盐城市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,牵头编制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。多层次推进科技项目建设,今年共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0余项,启动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和基础研究项目,围绕动力电池、节能环保、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,确定“揭榜挂帅”项目3个,其他项目224个。开展市创新联合体备案工作,6个创新联合体通过备案。
乘风破浪四十年,今日的盐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全面落实“四个走在前”重大任务,按照江苏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用好战略机遇,坚持创新引领,壮大实体经济,坚定不移扩大开放,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,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。(李驰 董洋明)
关键词: